工業機器人按照ISO 8373定義,它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旋轉度的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現代的工業機器人還可以根據自動化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

1.工業機器人的構成
工業機器人主要由主體、驅動系統和控制系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
主體 - 即機座和實行裝置,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機器人還有行走裝置。大多數工業機器人有3-6個運動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個運動度;
驅動系統 - 包括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核心為減速器以及伺服電機,用以使執行裝置產生相應的動作;
控制系統 - 是按照輸入的程序對驅動系統和執行裝置發出指令信號,并進行控制。
2. 工業機器人的分類
工業機器人包括搬運、點焊、裝配、噴漆、檢查等機器人,主要應用于現代化的工廠和柔性加工系統中。
是指由科為機械本體、示教器、伺服驅動系統和傳感裝置構成的一種仿人運作、自動控制、可重復編程、能在三維空間完成各種作業的光機電一體生產設備,特別適合于多品種、大批量的彈性制造系統。
一個工業機器人可以包括一個感覺與動作之間的連接,而且這個連接不是由人手動控制的。機器人的動作也許是電動機或是驅動器(也稱效應器)移動一只手臂,張開或關閉一個夾子的動作。此種直接而詳盡的控制跟回饋也許是由在外部或是嵌入式的電腦或是示教器上運行的程式提供。根據這個定義,所有的自動裝置都算機器人。
3. 工業機器人特點
可編程。生產自動化的進一步發展是柔性啟動化。可隨其工作環境變化的需要而再編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種具有均衡效能高的柔性制造過程中能發揮很好的功用,是柔性制造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擬人化。在機械結構上有類似人的行走、腰轉、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在控制上有電腦。此外,自動化化工業機器人還有許多類似人類的“生物傳感器”,如皮膚型接觸傳感器、力傳感器、負載傳感器、視覺傳感器、聲覺傳感器、語言功能等。傳感器提高了工業機器人對周圍環境的自適應能力。
通用性。除了專門設計的工業機器人外,一般在執行不同的作業任務時具有較好的通用性。比如,更換工業機器人手部末端執行器(手爪、工具等)便可執行不同的作業任務。
|